logo

打印 收藏

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4-02-29 来源:中央团校 编辑:Sun

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

董浩然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 化时代化的新发展,而且还在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要接地气,运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深刻的道理,通过多维渠道以理论掌握大众,并使这一思想成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具有独特时代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全体人民更加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 有利于全体人民更加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重大突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标准,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只有全体人民更加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用通俗的语言让习近平文化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推动全体人民准确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内涵、实践导向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心所向、时代所趋、民心所盼。

2. 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历史主动,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立足当代伟大实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断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有力的文化武器。“这一重 要思想,全面、系统、深刻阐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实践指导力、精神感召力” [3]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通俗化传播,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文化主体、文化能力、文化精神的自信心,进一步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合力。

3.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把握时代特点,回应时代呼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有利于鼓励全社会开展文化创新、创造活动,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动常态化发展,并在全社会形成 共识;二是有利于增强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完美融合,其内容更加符合中国人民的“口味”,更易于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进行二次传播,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文化碰撞的火花。

二、把握“四个坚持”,牢牢抓住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 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坚持传播内容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统筹多方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1. 坚持党对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宣传文化工作领域取得重大进步,都离不开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一要坚持讲党性,核心就是要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理论传播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二要始终坚持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党群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南针。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领航员”作用,这也是从文化领域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的强大思想武器。

2. 坚持在时代语境下开展传播工作,传播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和创新性发展应超越阐释学范畴,要在时代语境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转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群众在哪里,大众化传播就跟进到哪里。传播内容要紧密结合群众思想需求,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文化内容开展传播工作,使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人民所认同、所喜爱、所拥有。要紧紧依靠群众、围绕群众、服务群众,架起党的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让习近平文化思想真正深入千家万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于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知困惑,既要讲清 楚“为什么”,又要讲清楚“怎么办”,最终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化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行动指南,引领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3. 坚持守正创新的传播理念,体现理论传播的时代性、规律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持“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是在守正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结果。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同样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不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下展现新气象和新作为。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面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局面形势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善于守正,才能更好地把握规律性;敢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以守正筑根基、以改革添活力、 以创新促发展,大力推进方法手段、平台载体、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创新,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发展正道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在创新文化实践、文化理论的过程中博采众长、相得益彰,以守正的正气和创新的锐气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达到新高度。

4. 坚持统筹兼顾的传播共识,统筹多方促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理论严谨、逻辑严密、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要坚持系统性的传播共识。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系统格局,要综合多要素考虑传播实际。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受众群体广、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复杂等情况。当前,融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 新兴媒介的迭代更新,传统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变化,不可控因素加剧。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在理论凝练、逻辑建构、传播机制方法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中央与地方、发展与安全、理论与舆论、文化与文明、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事业与产业等关系,找准大众化传播工作的着力点和传播规律,统筹多方促进工作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质量、结构、效果相统一。

三、找准着力点,深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

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人才、传播机制四个维度入手,克服传播惯性,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落到实处。

1. 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内容全要素供给

深化内容生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双方需求,提高供给质量。要通过通俗读物、理论文章、短视频和公益广告等产品激活理论传播 “生长点”,实现传播内容的全要素、针对性供给。

第一,要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 习近平文化思想会随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发展,要围绕体系化研究、学理化 阐释,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聚焦着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及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观点,又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批判性继承这些基本原理, 要重点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原理性理论成果,以及与各分领域思想的关系,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推出融通化、体系化的话语阐释体系。

第二,要强化交互式内容生产。 首先,简明地设置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受众去深思传播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 率’、实行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5] 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其现代形态是什么? 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兼容吗?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设问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党的政策更加铭记于心。其次,设置故事化、趣味性、实用性的议题,通过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热点促进内容生产。注重把握传播节点,及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矛盾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 和“困惑点”。最后,要通过批判形式启发人民群众对传播内容的思考,以否定性批判说明肯定性的理论命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需要明确的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不是全盘肯定,亦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文化思想的照抄照搬。要对错误思潮进行及时研判,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予以有效回击。

第三,要加大个性化、分众化内容供给。“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这就像做菜一样,同样烧一条鱼,有人喜欢剁椒鱼头,有人喜欢红烧中段,有人喜欢糖醋鱼块,有人喜欢雪菜鱼汤,如果都一个味道,就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6] 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内容,既要关照大局结合时代文化主流,又要结合差异化、分众化规律树立新的内容生产理念。既要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播内容的主题,又要避免主题趋同带来的泛化倾向。“大水漫灌”的传播效果不够显著,要精准“滴灌”“靶向” 传播,不能搞“一勺烩”“一锅煮”。要明确差异化传播的重要性,强化受众思维,着力推出面向不同传播媒体、适应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的多样化文化产品。加强学术性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入、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通过表演、戏剧、曲艺、音乐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打造符合现代人潮流的文化精品。

第四,优化对外传播内容。要坚持从人类文明 发展大视野看待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意义,在交流互鉴中展现中华文明新形象。要坚持受众导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采用精准传播方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分享给世界。要加快从文化领域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进中国文化故事和中国文化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全面提升国家传播效能, 打破“各自为阵”的文化壁垒,共同形成文化发展新合力。

2. 以创新技术赋能传播手段,优化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数字空间大链接、网络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国内主流媒体全面进军互联网战场,随着元宇宙、虚拟人、AI 创作等越来越多, 媒体融合、共创共享致使传播体系重构,努力走出一条创新科技赋能之路,对于主流媒体在网络媒体融合背景下争夺话语阐释主动权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武器”融入传播实践。创新技术“加持”赋能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手段。要运用创新技术走“结合式”创新创意的路子,做到理论内容多样态呈现、多频次传播、多渠道发布、多平台运营的目标。要继续发挥科技赋能的优势,打造类似于虚拟演播室系列直播和“AR 带你看党史”等沉浸式融媒作品。沉浸式是人与媒介的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的双向互动, 有利于让传播方式活起来,从中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同感。但同时要避免沉浸式作品对技术、财力的要求过高,带来时效性过低的问题。

第二,要占领创新技术发展高地。 当今时代,媒体融合向“AI+ 媒体融合”的阶段发展,未来的媒体融合将由融媒向智媒飞跃。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期,要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就要始终将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增强传播效能的重要支撑,积极抢抓创新技术发展先机。利用智慧媒体云打破技术和资源壁垒,实现各层级媒体平台的用户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持续通过新媒体“旗舰” 平台引领其他媒体平台建设。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代言,要着力打造实用性强、可控性高的人工智能文化传播大模型,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

第三,要利用创新技术优化传播效能评价智能化。 要利用技术手段对各层级的媒体单位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播力评价,通过监督评价体制推动媒体智能化转型,推动各级媒体规划好理论传播链条和运营设计。要通过传播效能评价工作智能化发展,持续统筹推进文化数字化、数字文化化,持续加快构建新型数字文化传播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数字生态。

3. 深入贯彻人才发展理念,打造专业化传播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以 “八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宣传工作要将培养人才、建强队伍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7]

第一,要加大优秀传播类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扩充传播队伍的青年力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更在青年人才。要依托教育、媒体平台,实现平台互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对从事传播工作的青年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专题培训,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增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在培训中提升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研究制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人才发展规划,编写有关课程教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进一步体系化、制度化。

第二,要注重基层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说到底是从通俗化、普及化角度,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基层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 富、传播能力强的标准,在高校、企业、社区等基层选拔一批理论传播人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让群众“唱主角”,开展多样化、接地气的传播活动,扩大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多样化传播队伍人员构成。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众化传播,要善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传播人才,不仅需要专家学者、宣讲人才、理论传播“大 V”,还需要适当地吸纳一些正能量明星、 艺人等到传播队伍当中,打造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轻骑兵”。

4. 建立健全传播机制体制,推动传播工作的系统化发展

“ 一个主题要有多种传播方法,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主题,是一个创新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众化传播理应是实践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科学传播体系,要不断建立健全传播体制机制。

第一,构建全面协同的传播平台新结构。各级要统筹宣传、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相关资源,有效组织协调各类传播平台。建设主流媒体与自媒体、 政务媒体与文化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全方位、 多层次的传播体系,推动各级各类传播平台构建融合传播机制,坚持营造良好传播秩序和传播氛围。 要着力构建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资源库,打造数字文化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传播向着大众化、社会化、实践化方向纵深发展。

第二,健全传播内容更新的机制。大众化传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原则,要洞悉时代 变迁,构建情感、关系、行为等多元维度的复合传播内容体系,优化优质文化内容生产机制,重点关注传播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宣传文化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三,要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大众化传播工作的核心牵头单位背景下,要重视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地区优势、行业优势、领域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开展边调研、边总结、边宣传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有效途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翻译”成人民群众善于接受的大实话、鲜活话、暖心话。

[ 作者单位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 ]

(转自《中国出版》2024年02期)